8月18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进展顺利,在前期完成候选疫苗株实验室和中间试制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力争早日进入安全证书申报和疫苗注册流程。
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环境释放试验阶段,将疫苗以10倍和100倍免疫剂量接种商品育肥仔猪、母猪,持续观察20周,接种猪均无明显体温升高等临床异常症状和病理损伤。商品育肥仔猪接种后生长发育良好,无疫苗病毒排放和水平传播现象。母猪正常发情、配种,无流产发生;妊娠母猪接种后无流产发生,均正常分娩,未观察到垂直传播;生产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介绍,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哈兽研于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黑龙江、河南和新疆等三个基地开展了疫苗临床试验,试验规模共计近3000头商品育肥猪。截至目前,免疫猪群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免疫猪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无疫苗毒排放,无水平传播;免疫猪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强毒进行攻毒,不同剂量接种组免疫保护率均在80%以上。
据了解,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一株基因缺失疫苗株于2019年12月通过国家评审,获得批准开展环境释放试验;2020年3月获农业农村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黑龙江、新疆和河南三个养殖基地开展临床试验。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疫苗生产性试验研究,在黑龙江等地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力争早日完成相关试验,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安全证书申报和疫苗注册流程。
农业农村部部长:防控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式还是疫苗,超常规举措推进疫苗研发,力争早日投产应用。
8月14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调研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情况。韩长赋指出,防控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式还是疫苗。非洲猪瘟疫苗如果研发成功,对于提振广大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养殖户的信心,推动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强机制保障,借鉴疫苗研发领域的先进经验做法,坚持科学,只争朝夕,更高效地推进疫苗研发工作,力争早日投入生产应用。